恭王府的第一任——大学士和珅

和珅
传记-北京

和珅(1750年7月1日—1799年2月22日),姓钮祜禄氏,本名善保,字致斋,自号嘉乐堂、十笏园、绿野亭主人。满洲正红旗人,祖籍奉天府开原县(今辽宁省清原县),清乾隆时期殿阁大学士、军机大臣。 

和珅曾为咸安宫官学生,1769年,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。1772年,授上虞备用处侍卫,后为銮仪卫侍卫,以才思敏捷、办事乖巧获清高宗赏识。1775年,为乾清门御前侍卫,兼副都统后骤然升为户部侍郎、军机大臣,兼内务府大臣。1780年三月,授户部尚书、御前大臣、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和议政王大臣。 和珅为官时,其善于打交道,在清朝的外交事务部门担任重要职位,连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也对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赞赏。清高宗对其更是宠信有加,并将女儿嫁给了和珅的儿子。随着权力的成长,其私欲也日益膨胀,利用职务之便,大肆结党营私、聚敛钱财。以清仁宗颙琰、监察御史钱沣等人为代表的朝中清议力量,曾多次弹劾和珅,但由于清高宗的袒护,和珅均能化险为夷。

1799年,清高宗驾崩后,清仁宗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,并以一条白绫赐其自尽。抄家时发现,在和珅当权的20多年中收敛数额惊人的财产, 其罪恶活动不仅给清廷财政造成巨大的损失,也加深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困苦,而且是乾隆后期政治混乱、吏治败坏的重要原因。 1811年,丰绅宜绵将和珅《嘉乐堂诗集》、丰绅殷德《延禧堂诗钞》、和琳《芸香堂诗集》上下卷合刊,称《长白英额氏三先生诗集》。

鼻烟壶的故事

在清代笔记小说中,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:

大臣孙士毅出使越南返京,在宫门之外偶遇和珅。和珅一眼就看到手中拿着个东西,就向他要来一看,和珅见此物大如雀卵,雕琢绝美,便随口素要,孙赶紧答道:“此物原为进献皇上,而且下官已经向皇上奏明了。”和珅只好掩饰说:“我只不过是一句玩笑罢了。”

过了几天,孙士毅又在宫门外遇见和珅,和珅特意与孙闲话:“我昨日亦得一鼻烟壶,不知与公日前进奉皇上的可媲美否?”孙取来一看,原来就是自己前几日进奉之物。

长子娶到乾隆最宠爱的和孝公主

由于乾隆皇帝对和珅宠信有加,于是将自己的幼女十公主嫁给了和珅长子丰绅殷德。

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,她出生时乾隆已经65岁,自然视其如掌上明珠,对其异常疼爱。虽然贵为金枝玉叶,却性格刚毅、聪明能干,引得乾隆感叹:“如果你是皇子的话,朕一定把皇位传给你!”

在和孝公主13岁时,便被破格册封为固伦公主,这也充分说明了乾隆对她的宠爱,因为按清朝法制所定: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封为“固伦公主”,而妃、嫔所生或者由皇后收养的其他皇亲宗室之女,则只能封为“和硕公主”。

和孝公主下嫁权臣和珅长子丰绅殷德,嫁妆丰厚,超过其他姐妹。

位于恭王府东路的多福轩(初称为“延禧堂”)曾是和孝公主的居所,之前人们对公主住所一直有争论,在修缮恭王府时发现乐道堂梁柱上,有代表公主身份的贴金凤凰彩绘,为此作了最好的说明。

来源: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%E5%92%8C%E7%8F%85/378781

故事来源: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87754657893638045